维和官兵树起WAU好样子
发布时间:2025-01-08 01:32:02来源:刀锋电竞网页版 作者:刀锋电竞平台医疗副队长郑伟,出国前是干部病房科主任,曾担任过感染疾病科主任,兼任发热门诊组长,两度维和工作经验。专业方面技术全面,英语口语水平在全队也屈指可数。为规范医务人员英语口语学习,达到于外军伤病员无障碍沟通。结合孟加拉国等国家维和人员英语口语情况,他精心组织,坚持每日英语小交班、每周英语大交班。指定助理员郑晓亮、医学博士贾剑坤为小教员,做好平时督促工作。定期组织英语查房和病例讨论,营造英语会话交流氛围。在实践运用中,医护人员的英语水准不断提高。2个月来,39名医药护技人员基本掌握了20多个场景的英语会话。
接诊护士尹晶蕊,是一名卫生士官。刚开始和外军说英语时脸红心跳,通过这一种常态培训,她现在能说一口较为流利的英语,成了中国二级医院名副其实的“形象代言”。
分队通过组织医疗、护理文书病历展评,下重锤规范英文病历书写和各类登统计;严格执行护理“三查七对”和每周大查房、危重疑难病例会诊、讨论制度;重点演练疫情背景下的伤病员前接后送、批量伤员救治的组织指挥及流程规范,有效促进医疗管理的科学、规范、有序、安全。
分队领导亲力亲为,各组组长一线督导,带领队员整理库房,先后清理过期药品、食品、各类严重损坏物资20余类130多种,并将所有物品归类存放,健全了出入库登记统计,建立了每周按时进行检查制度。当前,二级医院库房井然有序,整齐规范,账目清晰。为年后即将到达营区海运物资入库,提前腾空集装箱库房,敲定入库存放归档方案。
健康所系,生命相托。每一个中国二级医院医生都有一个娓娓道来的急诊值班故事。
1月12日中午,一辆带有“UN”字样的救护车快速驶入二级医院营区,打破急诊值班室的宁静。一名战区文职人员神志欠佳、说话不清楚、左侧上下肢麻木、无力急诊来院。值班医生张辰新、张颖立即到达“战位”实施急救。给予吸氧、心电监护、建立静脉液路,同时给予查体、心电图检查,抽血检验(鉴于当地疟疾多发,进行了疟原虫检查),常规影像检查(无CT设备)。
医疗副队长郑伟迅即赶到,集结范瑞云副主任医师、主治医师张靖、胡玲等多学科专家诊疗小组讨论病情。根据患者临床表现、体格检查、检查检验结果,综合评价情况,考虑为脑血管疾病,因没办法完成脑CT检查,还不能确诊是脑梗塞、脑出血,尚不排除脑型疟疾可能。立即给予减轻脑水肿、营养脑神经等一系列综合治疗措施。同时,向家属及陪同医务人员交代,待病情基本平稳后,迅速转到上级医院(二级医院有明确诊疗范围),进行下一步诊治,随即联系战区卫勤处专机后送。经过近18小时,积极精心治疗和精细护理,患者言语不清、肢体无力症状明显减轻,病情得到好转。患者对我中国二级医院的诊疗服务相当满意。符合转运后送条件,于次日上午10时,由张靖主治医师、卫生士官武永强陪护患者乘专机,安全到达首都朱巴医院。事后,分队跟踪患者病情,为脑型疟疾。分队救治果断及时,处置得当,为后续治疗赢得了最佳时机。
其他病例还有,门诊组王昊、郑楠医师,快速诊断,为肱骨骨折战区官员骨折复位、石膏固定,防止发生再损伤;李静梅、崔勇两位医师清除孟加拉士兵头皮脓肿,解除病痛困扰。其他医生值班还各有可圈可点的故事,等等不在赘述。
一次接诊,一次诊疗,就是一个医者仁心担当的华丽绽放。“蓝盔天使”以大爱无疆的仁者之心、大医精诚的医者之术,身体力行中华民族仁者爱人的美德,不仅呵护着任务区各国维和军人、联合国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,还温暖着每一个在这片灾难深重土地上急需救治的生命。
分队注重人文关怀,想方设法提升队员们维和生活“幸福”指数,消除队员和八小时以外生活的孤寂枯燥。
“非洲安全局势紧张,冲突时有发生,队员们远离祖国、远离亲人,确保每位队员能保持和家人通联,从某一种意义上讲,也算是分队行政工作一部分。”分队李巍队长告诉笔者。
为使队员们能在踏出国门,到达任务区第一时间,尽快和国内家人取得联系。分队事先和上一批分队对接,把分队人员基本情况提交给他们,为分队63名人员统一办理当地手机卡。一个用于接打电话的黑卡,一个用于上网、微信聊天的黄卡。分队第一批、第二批人员都在到达南苏丹首都朱巴过度营(UN-House),第一时间就领到了新手机卡。每名队员都能在踏上非洲大地的极短时间,向首长战友、自己的家人和至爱亲朋通报平安。尤其在“苦难”的朱巴营医学隔离期间,衣食住行都困苦不堪的日子,队员们能与家人微信视频聊天,他(她)们都“痛并快乐着”。
“维和一年,除工作之余,要让每一名队员有事干,要提升各方面能力,使每名队员都有较大收获。”分队党委一班人如是说,也如是做。
任务期长,着力培养队员读书学习习惯。分队筹建图书阅览室,购买了文学艺术、社会科学、军事历史、医学专业、专业英语等9类图书,近500册。安排专人负责,定期开放阅览、借阅书籍。某些特定的程度上,提升队员阅读写作能力,
瓦乌营区环境恶劣疾病肆虐,加强队员们身体锻炼尤为必要。分队训练场、操场面积小,体能训练空间不足,旱季雨水少,红土地路面尘土飞扬,全员整体训练不现实。分队立足实际,充分的发挥队员自身优势特长,由心理医师庄宁为群主,组建了“蓝盔跑团”。利用早晨、晚饭后时间,有组织的进行3000米跑锻炼。目前该团有会员近30人,在同一时间,奔跑在营区周围各条小路,促进了队员们基础体能跃升。
分队利用现有场地器材,开辟了乒乓球室、台球室、篮球场、羽毛球场,健身房,筹备了部分文体器材。为提升队员技能水平,组建了6个 “蓝盔球队”,队员们基本都在1-2个队群。推选技术好的队员为队长,适时组织技能传授、文体活动比赛。
分队食品大多由联合国供给,蔬菜种类较少,这样的环境下,做好饮食保障工作可谓“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”。分队注重充分的发挥队员主观能动性,组建了以警卫排为主的“蓝盔菜农”。在营区荒地,丁建民排长带领队员割草、翻地,开辟了近半亩菜地。经过1个多月的辛勤劳动,在这旱季时节,虽然还没有吃上自己种的菜,但嫩嫩的空心菜、菠菜、豆角等,虽说是小苗才露尖尖角,但也焕发出勃勃生机,队员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。
到达任务区2个月来,中国第11批赴南苏丹维和医疗分队秉承“忠诚、奉献、责任、担当”的队训,以“出手必出色、完成必完美”的标准引领,为瓦乌任务区多国维和部队、战区工作人员竭诚服务,倾我所能办好每一件小事,把国际主义精神、人道主义救助和以人为本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