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番茄背后的大故事
发布时间:2024-12-26 01:45:42来源:刀锋电竞网页版 作者:刀锋电竞平台发布时间:2014年06月24日 08:37进入三农论坛来源:中国环境报手机看新闻
6月10日,在中百仓储武汉各大超市的货架上,新出现了一种小番茄——“梁心牌”有机番茄。
这种番茄尽管价格不菲,但市民们仍在争相选购。在货架边上,有两句推介语——“优选以色列番茄,有机品种:红润鲜亮表里如一”、“梁子湖畔的好番茄”。
这些番茄产自湖北省鄂州市池湖村,是鄂州生态农业新思路孕育出的第一批产品,是当地一年探索的收获,是当地农民一年尝试的心血。
“种这些番茄,就像养儿子一样金贵!”见证了番茄生长全过程的池湖村“”吕守山说。
吕守山任池湖村书记刚满一年,他的出任是带着特殊使命的,就是要搞好生态农业这项新工程。去年,鄂州市委书记李兵曾特别批示,要求市委办公室选派一名副县级干部,到池湖任“”,选中的那个人就是吕守山。
吕守山说的“金贵”,被果蔬高级农技师陈俊亨总结为“五良”,即良种、良田、良法、良态、良人。陈俊亨是池湖农业生态园高薪聘请的果蔬高级农技师,他的任务就是加强种植技术指导。
他眼里的“五良”,具体指的就是以色列优选的番茄好品种,有机农家肥施出的好田,生态除虫等科学的好方法,优质灌溉水和好空气的好生态,以及用良心种植的好人。
初夏5月,记者在池湖新都生态农业基地的以色列有机番茄园看到,不锈钢大棚整齐排列,大棚内番茄株已超过一人高,累累果实缀在枝头,三五个中年妇女在修剪枝条。
在每个大棚的进门处,都挂着一幅红框白底黑子的铭牌,上面有5项内容——大棚编号、面积、种植品种、技术专家和责任管理人。记者发现在某一种植区的“种植品种”一栏,写着“以色列番茄蒂妮娜1400株。”不禁问道:“为什么选用这些品种?”
陪同记者的一位责任管理人张义洪介绍说,园区内种植了两个品种,分别为来自以色列的“蒂妮娜”和“NS-8898”,都是非转基因的果蔬两用品种。这是最大限度地考虑本地的自然条件——地势平坦,土壤肥沃,水质较好,日照充足,年均气温18℃、降雨量1220mm,是传统的精耕细作区,经过反复比较、甄选之后确定的。
“这种杂交番茄的种子很金贵,一定要经过北京质量检测认证机构认证,确保不含转基因成分,种子天生抵抗力就好,抗病性能强。”陈俊亨补充道。
与大棚区隔着一条柏油路的是一道沟渠,水流缓缓,清澈见底,这就是专门为灌溉开挖的引水沟渠了。吕守山笑说:“它们喝的可是地下井水,比我们的要求还高。”
据了解,生态园建立伊始,公司计划就近从池湖港取水灌溉,遇到干旱年景,就从长江引水,这个方案简单方便。但很快被否决,专家这样认为水质没办法保证,不符合有机农产品要求。于是,生态园避易就难,掘出两口10米深的水井,安装滴灌设备,取地下水灌溉。
放眼望去,整个园区沟渠、道路修葺一新,供电、照明一应俱全。雨后初晴,浓浓的青草香分外怡人。不远处,就是配套的有机肥生产基地了。据陈俊亨介绍,这种肥料类似于沼液,由秸秆、玉米杆等农作物的废弃物,牛粪、猪粪等养殖废弃物发酵而成。这种模式不仅完全解决了种养废弃物,也为良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有机肥料。
有了良田,良法又是什么呢?记者发现,大棚里每一垅地都覆盖了地膜,在每垅地的尽头都有一个杯子。张义洪介绍说:“外银内黑的地膜,能够更好的起到防虫保湿保肥的作用。杯子里装的是红糖和醋,可以诱杀地下虫,虫子闻到糖醋味,爬进去后再也出不来了。”
陈俊亨补充介绍道,除了这种防虫的生态方法,“良法”还体现在别的方面。如生态园采取蕃茄、苦瓜、无筋四季豆轮作,应用以色列滴灌技术,冬天用地埋式电热毯和空气加热线保温,夏季用遮阳网控温等等。
不仅水、肥料和农药的使用讲究,就连可能会影响到番茄品质的空气也要严控。生态园的南侧有一家招商引资的重点企业,原本准备3月底投产,为了让生态农业名副其实,市委督促有关部门做好企业烟囱煤改气工作。
在生态园的简易办公屋内,记者还看到了种植生产日志。日志中,详细记录了当天的天气、早中晚的温差、何时施肥多少、怎么种植等细节。张义洪说:“这就是‘良人的具体体现了,这些都要保存5年,以供消费者或专家查询。”
“‘梁心番茄种植,是鄂州在生态农业新机制上的一次成功探索。”鄂州市市委副秘书长孙俊全说,“‘公司+农户+基地这种模式,将市场主体、村集体和农民三方结成利益共同体,为鄂州生态农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、可借鉴、可推广的成功经验。”
池湖村是市委书记李兵的联系点,地处城郊,交通便利,近年来吸引了不少企业落户。久而久之,村民可耕种的土地慢慢的变少,现有土地仅600亩,人均0.27亩。企业用地是“一锤子买卖”,没有了土地,年轻人可以打工,上了年纪的怎么办?
去年3月开始,市委书记李兵率先在池湖村办点,到田间地头看实地、登门入户访农户,之后下定决心开展土地流转,建设农业生态园,将城市工业资本引入农村,用市场化的办法发展生态、高效、集约农业,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新路径。
得知新都化工公司在生态农业方面的技术和项目后,李兵安排池湖村多次与其洽谈,邀请对方来当地考验查证,促成了公司与池湖村的合作。
双方经过多轮谈判,决定成立池湖新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,股本构成为新都化工35%,以现金、实物、技术入股;池湖村民委员会32%,以基础设施、水、电、路入股。去年8月,鄂州市新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注册成立。
那另外33%的股份呢?请村民以园区内土地15年经营权入股。为打消农民对市场风险的顾虑,新都化工公司承诺:若公司经营亏损,公司给入股农民每亩每年1500元的收益;若公司盈利,农民按股份分红。
“从我来池湖,一直到现在,李书记来了不下15次。”吕守山这位为生态农业而来的干部说,“前后一年时间,不管多忙,李兵总会抽空来看看。农民同意土地流转了没有,番茄种子播下去没有,新苗越冬冻着了怎么办,何时可以移栽……”
当番茄还是青果时,李兵就开始谋划销售问题,特别嘱咐有关部门到武汉、上海考察行情,对商标注册、产品检验、质量追溯均一一安排。甚至亲自审定“梁心”番茄的市场营销方案。他说:从产品到商品是惊险一跳,我们肯定要让好番茄卖出一个好价钱。
番茄快熟了,新都化工总裁宋睿请来自己的好友、国内一流销售咨询专家孙隽团队,对产品的市场定位、包装、宣传、销售渠道进行了高端筹划。据市场分析,池湖生态园的番茄单季亩产1.5万斤,公司、村集体、农民均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。
这种模式并非一拍即合,一期园区65亩地,3个月才完成流转。农民最初有诸多担心,尤其是担心土地经营权流转后失去保障。
为此,李兵多次利用周末时间上门做群众工作。而吕守山到任后的第一件事,也是做群众工作。他先从村干部下手,再重点突破,党小组长、生产队长、群众党员,最后发动大家一起做一般群众工作。
3组小组长严共友起初对建生态园不理解,坚决反对流转土地。在他的影响下,小组村民集体签字不同意流转。吕守山和村干部们做了不少工作,仍打动不了倔强的严共友。
2月的一个周六,李兵带着吕守山走进3组,挨家挨户问情况、讲政策。在严共友家门口,李兵与他促膝长谈。真诚的沟通融化了内心的坚冰,严共友连夜召集村民开会。接下来的几天,这一小组68户村民全部签字同意流转土地。
在工作中,宣传组反复强调,土地流转是让农民“带地入股”,不改变土地属性,只用于农业生产,承包期过后,农民有权再决定流转与否,而且发给农民“土地流转股权证”,让群众吃下定心丸。
其实,要让农民定心,最主要的还是要算清经济账。以前,农户一家1~1.5亩地,种点芝麻黄豆,看天吃饭,一年四季被套在土地上,收入也就千把块钱,最多两千块钱。而入股之后,旱涝保收,稳拿保底收益每亩地1500元。两者相较,显然是后者赚了。
村名王桂容原来种菜,不管是酷暑还是寒冬,凌晨3点起床摘菜、装担,再挑到城里卖,每天收入不过几十块钱。生态园建起来后,她不再种菜了。两亩地流转出来,每年旱涝保收3000元。“百心不操,多好!”王桂容说。
更让王桂容高兴的是,还有打工的额外收入。不少村民变身园艺工人,在生态园打工,一天收入60块钱,按月领工资,每月可以赚千把块钱甚至更多。
事实上,池湖小番茄只是一个缩影,是鄂州去年5月提出全力发展生态农业战略的成果。据了解,目前,鄂州这样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已达100家。李兵要求,市级领导和涉农部门干部每人都要联系一个基地,并且要全程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