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 
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 > 产品中心 > 水果系列

 

一年四季有生果年产量近3000万元工业链不断延伸—— 横沟桥生果工业为何兴旺?

发布时间:2025-10-27 04:09:38来源:刀锋电竞网页版 作者:刀锋电竞平台

  初秋时节,走进咸安区横沟桥镇杨畈村,公路旁的果园里硕果满枝,葡萄晶亮、黄桃丰满、无花果垂坠,阵阵果香伴着游客的欢声笑语,勾勒出一幅村庄复兴的鲜活画卷。

  近年来,横沟桥镇生果工业从零散栽培到规模化展开,从单一售卖到“农业+旅行”交融,亮眼成果的背面,蕴藏着工业兴旺的三重“暗码”。

  “横沟桥镇生果工业布局以杨畈村为中心,向周边村庄辐射。”谈及工业高质量展开的根底,副镇长白岚首要提到了区位优势,“杨畈村的方位,是展开生果工业的‘先天好牌’,既便当把生果运出去,也能把人引入来。”

  杨畈村地处横沟桥镇东南部,间隔市区仅20分钟车程,1小时便能抵达武汉。一起的地舆坐标,让这儿成为区域交通与文旅资源的“天然交汇点”。

  在交通网络上,杨畈村有着“铁路+公路”的立体格式:铁路方面,京广铁路、武咸城际铁路在此交会,为生果外运和游客涌入打通了“快速通道”;公路方面,G107国道、S356省道穿村而过,两条主干道好像两条“主动脉”,串联起村里10多个果园,构成连绵数里的“瓜果长廊”。

  更可贵的是,杨畈村周边30公里范围内,环绕着高桥村庄客厅、澄水洞131、萝卜公社、大幕樱花谷等多个抢手文旅景点,构成了“一日多游”的黄金旅行圈。每到周末或节假日,从武汉、咸宁市区赶来的游客,往往会把这儿当作“半途驿站”或“返程补给点”。

  “来咸宁溯溪,返程时顺路买一箱葡萄,回家就能尝鲜,特别便当。”一位武汉游客笑言。

  这种“交通便当+文旅联动”的两层优势,让横沟桥镇的生果既不愁销路,也不缺人气,为生果工业筑牢了展开根基。2024年,杨畈村生果栽培培育面积达1800亩,年产量近3000万元,带动200余户乡民增收。

  横沟桥镇生果工业的兴旺,并非一蹴即至,而是镇党委、政府和有关部门继续帮扶的成果。

  时刻回溯到2018年,杨畈村初次测验规模化生果栽培,引入3家合作社(家庭农场),却因缺少技能辅导,以及栽培经验不足,产量远未到达预期,工业展开堕入瓶颈。

  起色出现在2022年,镇党委、政府联合省、市农科院专家团队,发动“科技助农美好举动”项目。专家们每月驻点辅导,从梳果、育苗到病虫害防治,手把手教果农改善栽培技能;一起,展开多场技能培育和练习,让“科学栽培”的理念扎根田间。

  “曾经种葡萄全赖探索,常要自费去外地学习。现在有专家辅导,不只产量提高了,质量也上去了。”栽培大户游亚平深有感触。她的高新四季生果采摘园栽培了200多亩葡萄,本年估计产量10万公斤、产量150万元。

  市农科院驻村作业队还交心帮栽培户处理化肥、农药等农资问题,上一年更是经过消费帮扶,帮村里卖出了1900公斤生果。

  “咱们不只要让游客来买生果,还要让他们留下来玩耍。”杨畈村副主任彭联海说,后续还将支撑乡民开农家乐、民宿,让“过路客”变成“过夜客”,为工业注入更多生机。

  最早“吃螃蟹”的栽培大户游亚平,把果园运营得绘声绘色,聘任10余名长时间工,旺季时再加聘人手,每年发放务工薪酬50余万元。

  乡民陈美英的老公患痛风无法作业,在游亚平的果园打工,上一年到手收入4万多元,“靠这份作业,家里的日常开支有了着落。”陈美英说。

  在游亚相等大户的带动下,更多乡民投身生果栽培,脱贫户彭永胜便是这儿面一员。2015年,他因家庭变故返乡,从养蛇转行种甘蔗,一开始盈利便赚了13万元。

  “没想到种生果这么有奔头!”现在,彭永胜已成了村里的栽培大户,拓宽了黄桃、西瓜等种类。采访当天,他和儿子在省道旁卖黄桃,游客尝过都拍案叫绝:“这桃汁水多、甜!”

  跟着栽培户增多,怎么防止同质化竞赛、完成差异化展开?本年5月,横沟桥镇生果工业协会应运而生,30余位栽培户纷繁参加。

  “协会是‘娘家人’!”会长余伟文说,协会建立后,不只和谐我们沟通农技、错开生果成熟期、丰厚种类,还杜绝了歹意压价,“村里产的生果口碑载道,从端午节到现在,咸安本地商场九成以上的西瓜都是横沟桥的。”

  从地舆优势的“先天禀赋”,到政府帮扶的“后天发力”,再到大众同心的“内生动力”,三者相得益彰,一起托起了横沟桥镇生果工业的昌盛,成为村庄复兴的生动样板。